讲师:
齐心祎 Cindy Qi
启盛学院(Precepts Academy) 副董事陈惠兴 (“惠兴”) , 在EPPL 的 AEPP® 高级课程高净值家族信托战略规划的课程与课程讲师Cindy Qi , 齐心祎 (“心祎”)了解一些在中国财富传承规划趋势。以下是讲师的分享内容。
齐心祎毕业于中国西北政法大学法学院学士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资产与财富管理硕士。她是新加坡绿豐集团的联合创始人,也是新加坡汇宝资产管理的执行副总裁。绿豐集团是一家集“财、法、税、商”综合服务于一体的咨询服务公司,为亚太地区的高净值财富家族和企业提供量身定制财富管理服务及企业海外方案。
1. 惠兴: 对于中国的财富管理与传承,国内的企业家与高净值家族对这些概念有多少了解呢?
心祎: 中国的高净值人士数量近年来快速增长,这得益于经济的蓬勃发展。然而,关于财富管理与传承的系统性概念,大多数企业家和高净值家族的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们往往知道财富传承的重要性,但缺乏具体的知识和工具来规划。
这也使得许多人在财富传承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比如税务问题、家族成员的法律权益安排等。通过我的观察,很多家族实际上是带着问题来找解决方案,而不是提前规划。所以,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显得尤为重要。
2. 惠兴: 在财富传承相关的法律框架方面,中国和新加坡的信托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心祎: 中国的法律体系以大陆法为基础,由于受意识和法系的限制,对传承的结构法律应用上还相对初步,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相比之下,新加坡的信托制度建立在普通法(“Common Law”)的基础上,发展了数百年,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成熟度。这导致两地在遗产规划、信托设立和财富传承的灵活性方面有显著不同。
例如,通过设立私人信托,资产所有者可以为受益人制定清晰的分配规则,同时实现税务筹划、资产保护和跨国传承。信托还可以根据家庭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比如设立慈善信托或多代信托,从而满足家族的多样化目标。
从这个角度来看,新加坡的信托工具为高净值家族提供了更多实现长期财富传承的可能性,而中国的信托行业正处在从单一投资功能向多元传承规划功能发展的过渡期。
对于有跨境资产的家族来说,结合两地的信托优势进行规划,是非常值得探索的路径。
3. 惠兴: 在实际操作中,有哪些具体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些差异?
心祎: 目前为止,中国的信托在法律框架和市场实践上仍以理财型信托为主,这类信托通常是自益型的,也就是委托人既是资产的所有者,也是收益的最终享有者。
这类信托更倾向于投资管理,作为财富传承工具的功能尚未完全开发,在实际操作中,也很难满足复杂的传承规划需求。
不过,这种情况正在逐步改善。近年来,中国的信托行业也在尝试从理财型信托向服务型信托转型,比如探索家族信托的应用。但受制于法律体系的限制,比如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和资产保护功能的发挥,目前家族信托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而在新加坡,通过设立家族信托,可以有效解决家族成员跨国居住、多代传承以及税务筹划的问题。例如,有些家族通过新加坡的家族信托规划,确保海外资产在法律争议、税务透明和隐私保护方面都得到更好的处理。
4. 惠兴: 新加坡的传承师(“Estate and Succession Practitioners”)如何帮助传承规划?
心祎: 新加坡的传承师不仅熟悉国际法律和税务规则,还能够帮助客户结合家庭需求,设计复杂的跨境传承架构。他们的角色不仅是顾问,更是协调者,能够整合法律、税务、金融等多方资源,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例如,通过合理设计家族信托,可以实现税务优化、资产保护和家族治理目标。特别是在中新两地法律和税务体系差异较大的背景下,传承师的作用尤为关键。
5. 惠兴: 您的课程如何帮助新加坡的金融从业者增加价值?
心祎: 我的课程通过理论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员深入理解中国与新加坡在信托、税务和财富传承规划上的法律差异。课程不仅讲解新加坡法律工具如何应用于家族资产的全球化布局,还涵盖跨境规划的合规要求和风险防范措施。我们注重实用性,确保学员能将所学知识直接应用到日常工作中,提升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专业跨境服务的能力。
This article was first published in our newsletter, The Custodian Issue 32. Click here to access our latest newsletter